關於我在台大資工所人機互動實驗室 (NTU HCI Lab) 讀碩士的這兩年

Malik
11 min readNov 3, 2024

--

兩年碩班生活不長不短,但在實驗室電腦桌前掙扎的日子仍記憶猶新,趁這段回憶仍然新鮮時做精簡的紀錄,也許有天心血來潮再針對某個部分補充。

TL;DR

HCI Lab 每位成員必經之路:

Phase 1 升碩一暑假進入實驗室,加入學長姐的 Project 學習怎麼做研究

Phase 2 碩一上做 VR 遊戲並投稿 CHI SGC (CHI 為 HCI 領域最頂尖的研討會,此為底下的學生遊戲競賽)

Phase 3 碩一下找碩論題目,暑假在實驗室爆肝做研究

Phase 4 碩二上投稿 CHI

Phase 5 成功投上的人,碩二下快樂過日子 ; 失敗的人,碩二下繼續投其他研討會 (UIST, MobileHCI, DIS… e.t.c),或是放眼碩三再投一次 CHI。

在夜深人靜的電腦桌前,難免會感到孤獨。但是,沒有人能夠拯救你,除了你自己。

在這裡你會學習做研究,學習面對躊躇不前的處境,學習面對質疑,學習如何向別人展現價值,然後負重前行。

故事的起點

時間回到 2021.9 大四上學期,看著身旁的朋友陸續投入研究所的申請,不免也緊張起來。當時我對於是否要繼續往上讀研沒什麼想法,不過考量到自己在資管系成績也還可以 (5%),外加感覺所有人都在往上唸,那我好像也沒有理由不往上試試,就參考身旁友人的做法,申請了台大資管、資工、網媒所。

2021.11 放榜了,很幸運的我三間都有上。然而,江湖傳聞大家找指導教授的速度非常快,很怕變孤兒的我再沒幹勁也得花點時間替自己的未來想想辦法,因此我在放榜後的一週內,寫信給四位資管所的教授和三位資工所的教授,希望有機會跟他們面談,了解實驗室研究方向。

四位資管所教授中,一位回信我收滿了 (才放榜完三四天吧),一位叫我不要急,另外兩位成功約到面談。三位資工所教授中,都願意跟我面談。

於此同時,我的台大信箱收到一封來自人機互動實驗室 (HCI Lab) 的 Open House 宣傳信,信中邀請對人機互動有興趣的同學到實驗室參觀,並聽教授介紹實驗室的 project。抱持著多一個選擇沒什麼不好的心態,我參加了這場 活動,教授生動的介紹加上自己過去對於前端介面開發的熱忱,讓我思考 HCI 領域的可能性。為了更加確認自己的想法,我也馬上和陳彥仰教授(以下簡稱 Mike)約了後續的面談時間。

2023.11 的 Open House,當時已經碩二,單純在旁邊看 Mike 表演

面談

和 Mike 的面談是透過散步於德田館周遭數圈完成,過程中就是和教授講述自己過去做過哪些事情,以及為什麼想加入實驗室。教授在了解我的背景後,和我提起以前實驗室有前端相關的研討會論文(BTW Dcard 創辦人也是作者之一,大學時期是 HCI Lab 的成員),不過近年研究主題則圍繞在 VR/AR 的觸覺回饋 (Haptics)。面談完後我感覺 HCI 這門「探討電腦與人之間關係的科學」蠻適合喜歡前端的我,便決定加入實驗室。

升碩一的暑假:了解 HCI Lab 的運作模式

2022.7 我正式加入實驗室,透過這個暑假,我對於 HCI Lab 的運作方式有了 High Level 的瞭解。

每一位同學在升碩一的暑假時,會選擇加入至少一位即將升碩二的學長姐的 project,在學長姐的帶領下學習做研究的方法。而學長姐會在這個暑假努力產出一篇論文,並在 9 月將論文投稿至 HCI 領域最知名的研討會 — CHI。由於疫情當時還未結束,每週五的團體 Meeting 仍以線上的形式,會由每組 project leader 輪流報告當週進度。

暑假就在每天去實驗室做點事情中度過,領悟到

投稿是每位 HCI Lab 成員最重要的任務,也是宿命

也就是每個人一定要有投稿的經驗才能畢業

2022.7 | 剛進來實驗室時,看到有床就覺得毛毛的,想不到一年後的自己也要走上這張床。

碩一上學期:掌握 Unity 開發技術

每位碩一都必須在碩一上修 Mike 和台科大設計所 — 余能豪教授開設的 VR Game Programming 課程 (3 學分)。這門課要求資訊背景的台大同學與台科大設計系的學生組隊,以 Unity 開發一款 VR 遊戲 (當年是搭配 Meta Quest 2,現在應該是 3)。最終目標是以這款 VR 遊戲為基礎,撰寫一篇 Short Paper,並投稿至 CHI’23 的 Student Game Competition

2023.1 | 接近投稿死線時在台科大實驗室通宵趕工

我們這組在兩位台科大設計所夥伴與兩位台大資工所強者 carry 下,最終產出一個在 MR 環境與單字互動來學習英文的遊戲 — Spelland,並投稿成功,讓我們得以去當年主辦國 — 德國玩耍。

2023.4 | VR 課的產出,讓我有幸能和實驗室成員一起參加在德國漢堡舉辦的 CHI’23

透過這門課我也從不會 Unity 到能掌握一些開發基礎(特別是使用 Oculus Hand Tracking SDK的部分),為我未來的碩論的技術需求打了底。

碩一下學期:確立碩論題目

每位碩一都必須在碩一下修 Mike 開設的 AHCI 課程,這是一門全英文的課程,會有非常多老外來修。這門課的目的是幫助 HCI Lab 的碩一們在這個階段可以找出自己的研究題目,這樣就能完美銜接升碩二的暑假,在碩二暑假瘋狂推進度產出一篇論文,趕上 9 月份的 CHI 投稿。

換句話說,這門課是為了 HCI Lab 的碩一們而開,因此老師要求每位 Lab 成員各自創建一個 Team 並成為 Leader (不能兩個 Lab 成員只組同一隊,但可以各自是對方的成員),招募其他非我們實驗室成員來組成一個團隊。

課程的運作方式是每組上台報告團隊的進度,前期 Loading 其實還好,但我當時因為遲遲沒有找到合適的題目,逐漸被實驗室其他人甩在後頭。當其他組已經開始進入 Prototype Testing ,我還在想題目,當其他組推進到 User Study Design 時,我也還在想題目,但這真的不是我個人不努力,而是遲遲無法找到一個好的值得做的研究。

因此當時感受到非常巨大的壓力,甚至一度有一周直接和 Mike 說當周沒進度,沒辦法報告。而這段時間也是我現在回想起碩班生活中,最痛苦的一段回憶。對我來說,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很可怕,發現其他人已經走得很前面而自己還停留在原地,也同樣可怕。

就這樣我的碩一下學期算是在痛苦和懷疑中度過,是在學期末和 Mike 1 on 1 之後因為老師看見了 Vision Pro 即將推出,會帶來一個 Real-world MR 的機會,建議我可以研究看看在戶外使用 MR HMD 的體驗。

最後我是在第二次和 Mike 1 on 1 才將研究方向確立,但此時已經是五月底~六月初的時間了。

碩一暑假:爆肝推進度

碩一升碩二的暑假,是僅次於碩一下的痛苦經歷,如果說碩一下是不知道該前往何方的痛苦,碩一暑假便是執行上困難重重的痛苦。

從六月底開始,我幾乎每天都會去實驗室做研究。前期以開發 Unity 為主,目的是建立我研究會需要用到的系統,同時不斷修正實驗的設計和目標。

我的研究是有關在戶外穿戴 VR 頭盔的體驗,而在當時,要長時間在戶外環境使用 VR 頭盔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從技術層面來說,在戶外大太陽底下會讓頭盔的 Hand Tracking Performance 非常糟糕,進而嚴重影響使用體驗。此外,頭盔無法很好的偵測 Floor Level,使得使用者畫面中的物件偶爾會上下跳動或震動,造成暈眩。開發這個系統仰賴 Oculus Hand Tracking SDK,而這方面的教學資源真的有限,若不是當時我的實驗時成員和我一起 implement,我一個人可能做不出來。

非技術面的問題則是實驗非常受室外天氣狀況影響,包含太熱讓使用者瘋狂流汗,或是下大雨要有人在旁邊幫使用者撐傘,以及晚上 Hand Tracking 無法使用,因此只能在白天做實驗的問題。

而我的實驗需要讓使用者在戶外空間行走長達一個半小時,以確保得到的數據有足夠的品質(讓使用者經過充分探索),但這又把難度提升一個層次,非常考驗當時使用場景還很侷限在室內空間的 Meta Quest 2 Pro。實驗中常常出現上述提到的狀況,加上實驗是在炎熱的夏天進行,每次進行實驗都很擔心受試者會不會不耐煩。甚至有一周還遇到颱風,直接讓實驗做不成。

此外,我從上一屆學長姐身上深刻體會到有沒有投稿成功巨大的影響了碩二的生活,在當時我甚至覺得那是一種成王敗寇的差別 — 成功投上碩二下就會無事一身輕,沒上就會繼續陷在投稿迴圈。

因此,我真的很想投稿,只為了碩二能過得輕鬆一點。當時每天都把自己逼到極限去推進,在實驗室常常待到半夜才回家,甚至有幾天是直接在實驗室過夜,最後是在兩個多月時間生出一篇並投出去。

但,真正難受的不只是做研究卡關,還包含整個實驗室帶給我的氛圍。

由於我們這屆大家都很拚,都很想要投稿,在離截止日兩周開始,大家都為了跟 Mike 約 Meeting 討論和撰寫論文 (Mike 會協助撰寫論文的 Introduction & Abstract),開始爭搶 Meeting 時間。因此我感覺整個實驗室變成是競爭關係,大家好像表面上沒事,但檯面下都在比誰能獲得教授更多的「關愛」。

後期我常常約不到和教授的 Meeting 時間,每次一點開 Mike 的日曆(Mike 會在自己的日曆上開放 Slot) 就發現都是空的根本沒得約,因此最後我幾乎是自己一個人完成論文,也沒能讓教授檢查內容就交出去了。

2023.7 | 在狹小的工作空間拚命
2023.8 | 半夜在實驗室過夜整理實驗數據

碩二上學期:迎接失敗

雖然暑假是把論文生出來了,但如同上個段落所說,我是自己完成論文的,可想而知一個學術菜雞的第一篇 Full Paper ,品質很難好到哪裡去,所以最終在 2023.11 月我收到了論文被 Reject 的結果,而同屆的其他人幾乎都投上了,更顯得自己很可悲。

這個學期大部分時間是讓已經勞累數月的身體休息,是直到年底了被 Mike 告知要投稿至另一個 2月收件截止的研討會:MobileHCI,才開始再次被迫打起精神動工 (容我再強調一次 — 「投稿是每位 HCI Lab 成員最重要的任務,也是宿命。」)

從 12 月底到 2 月這段期間我重新檢視自己的論文並反覆閱讀 Reviewer 給我的建議,以新的架構整篇打掉重寫,最後犧牲了自己整個寒假產出一篇新版本的論文。

碩二下學期:認清現狀,好好結束

相比其他第一次投稿 CHI 就上的優秀同儕,我的碩二下必須要投入到第二個投稿 process 中。這個階段就完全體現投稿成功失敗的差距:

寒假,當其他人在休息時,你得在電腦前繼續寫論文;學期中,當其他人在出國參加 CHI (今年五月辦在夏威夷),你得在電腦前繼續修改論文。

不過可能是知道自己再撐一下就能畢業,我最後心態上相比碩一穩健許多,而多花了別人好幾個月修改出的論文,這次沒有被研討會 (MobileHCI) 拒於門外,也算是替碩班生活以好的方式收尾。

2024.5 | 實驗室畢業旅行,當時自己甚至晚上還得修改 MobileHCI 的論文,這就是沒投上 CHI 的悲哀

在收到論文被 MobileHCI Accepted 的通知以後,我花了一個月準備現場演講的素材(簡報、講稿、影片),並在澳洲墨爾本用很不怎麼樣的英文把論文講完,當走下講台之後,我知道,我的任務終於完成了。

2024.10.3 | 參加在墨爾本舉辦的 MobileHCI

帶著感恩的心離開

最後替文章做個總結吧,雖然研究生活過得很辛苦,但仍然有其價值:包含在強大同儕 & 學長的帶領下收穫了幾篇 Top conference 的論文,並在看盡人情冷暖與經歷了投稿的失敗以後,心態上有顯著的成長。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做研究並且未來想繼續往學術發展的人,那這裡是一個非常適合你的地方,Mike 的智慧和視野能幫助學生取得好的學術成果,但同時這代表在這裡讀碩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在研究上,因此不適合只是想拿個碩班文憑並期待有時間為職涯做準備的人(別唸碩了,不如多刷點 LeetCode 吧相信我)。當然,像是我這樣也不確定自己喜不喜歡做研究,但不排斥的人也可以試試看,就是要確定自己不會因為投稿失敗而心態炸裂就好了。

感謝 Mike 讓我能加入 HCI Lab,確實讓我增廣見聞、認識一群很厲害的人。感謝彥普、陳譽、育綸、緯恬、巧如、Richard 對我論文的直接幫助,以及青邑學長對論文的回饋,有你們才能讓我順利取得學位。

--

--

Malik
Malik

Written by Malik

Master student @NTU HCI Lab | 台大資工系人機互動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