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以 18 屆學員+資訊長角度,回顧一整年(2020/9~2021/8)在資訊種子培訓計畫學習的文章。這篇文會維持我寫文的初衷,希望能達到兩個目的: 紀錄這段過程的收穫&成長 協助對資種有興趣的人更了解這計畫在做什麼,以及適不適合 會在離開資種快一年 (2022/7) 才撰寫此文除了因為自己懶惰以外,另一方面也是想給自己一點時間,慢慢消化在資種的一切。如果一從資種結業就馬上撰寫回顧心得,我相信自己一定會盡是寫一些資種多好、多棒、多值得進來的好話,就會有些偏差與不夠客觀。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想先讓讀者對資訊種子培訓計畫有一點基本認知,包含「資訊種子是什麼」、「活動整理」、「什麼人適合 or 不適合資種」。 資訊種子是什麼 我想這是所有第一次看到資種的人都會有的疑惑,當年大三的我也一樣,原本以為這個由新北市電腦同業公會舉辦的計畫是要來培訓「資訊能力」的,像是近年來很夯的 Machine Learning 或是 Web Development 等,如同資策會提供各種軟體開發培訓。然而,點進去計畫官網來看才知道這個計畫更像是一個教授你各種知識、讓你從各種團隊專案學習的小型學校,一年有 10+ 堂各種主題的課程,以及 3個會進行數月的團隊專案,換言之他的「資訊」其實跟大學的「資訊」科系(資工、資管的資訊)完全無關。